端午的味道,究竟是越来越浓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岁月匆匆,不留痕迹。儿时的端午,是河边亲自采嫩绿苇叶的兴奋,是在母亲包粽子时,捧着脸蛋儿坐在旁边的依偎,是燕子停在房梁上欢呼的悦耳,是噗着水汽的锅里溢出的糯米香。握着刀把儿轻轻一切,鸭蛋黄便流着油诱惑饭桌上的我们,酒杯里装满的雄黄酒,驱散着夏日的五毒。

学堂里,老师教会孩子们念屈子的诗,解读爱国英雄逝去时的壮志未捷哀思情愁,所有的情感都在壮烈赴死的那一刻,佩着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随汨罗江漂泊终流。

一首楚辞离骚赋逐渐幻化成游子的心,诉着浓浓的思乡情怯,再涌上心头。当初的江河早已沧海桑田,初夏的灼热使人躁动不安,午夜梦回,谁又能记起这一份书卷香伴随的历史情怀。

是时候折两支艾草回家去了,泡过艾草的水泛着青绿,手指沾上泼一点在孩童们的脸颊上,彼此笑闹的声音穿透回忆,到达远远的过去和未来。

一些艾草混着香料塞在香囊里,佩戴着的孩子们挺胸抬头,蹦跳着任凭流苏在腰间调皮地一晃一荡。顽皮的孩子们相互比较争奇斗艳的五色线,看看哪家的母亲手艺做出来的最好、最漂亮。时隔多年无论走向哪里,我们都会在这一天闻到那抹挥之不去的艾香。

当初采粽叶,坐在锅边等水沸腾的孩子们长大了,诵离骚的学堂小生愈发神采奕奕迈入社会,生活和工作打磨去我们的棱角,漂泊的心早已倦怠疲惫。

时常想再回到过去,用不安分的小手迫不及待去掀滚烫的锅盖,烫到后被爸爸妈妈按到凉水里,看着桌上的美味馋得眼酸。回到老家门前的桃树下,好好听奶奶说一说,她年代里关于端午的故事。


QQ用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客服 二十四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