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初读暖暖,是在秋天的一个雨夜里,我坐在书桌前,也许是为了谁家穿白衬衫的男孩子惆怅,也许是在回忆里找寻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许就单单只是少年人的胡思乱想,竟觉得这秋歌是那样的应景,是那样地符合我那时的心境,不去深思,单单就是爱上了这感觉,爱上了这秋歌里的暖暖。


稍大时再读暖暖,沉浸于它的曼妙意境时,我也开始思考,我为什么喜欢它?为什么它会写到我心里?暖暖又是谁?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细读暖暖,却真的读出些以前不曾细思的东西来。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暖暖》开篇便以“落叶”、“荻花”起兴,开篇点意,营造出了一种荒芜伤秋的气氛,而后又借用古韵,以“砧声渐远”、“大雁南飞”、“马蹄归去”“歌人琴韵”等古典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淡远清凉的秋景图,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伤秋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离人之思,游子之哀,引人共鸣。此外,诗人在意象的运用、秋景图的描绘上也可谓煞费苦心,除了运用古典意象,使诗歌读起来具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外,更是以“砧声”、“琴韵”配“落叶”、“荻花”,视听结合,使人读起来好似身临其境,更能体会诗人的离愁和哀思,而后再读到“暖暖”之处时,冷暖对比更加鲜明,更能突出暖暖的温暖与美好。


诗人的写作手法可谓令人叹服,但每一个读这首诗的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暖暖是谁?诗人为什么要把秋歌写给暖暖?这就是这首诗的另一个妙处: 引人入胜的意象描写。


秋歌本是悲伤之题,但诗人却以“暖暖”点睛,在萧瑟的秋末里使人温暖,给人慰藉,暖暖到底是谁呢?作者痖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在一片萧瑟的秋季,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他乡,心中充满了不能归家的离愁,是暖暖带给了他希望。所以我觉得暖暖是诗人独创的意象,是他在现实处境中寻求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是他的无限憧憬和希望。一切都消失了,但暖暖却依然在他心中,就算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但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暖暖,便是他暗夜里的希望和光!


秋歌,暖暖。就算一切都消失了,但暖暖却依然在心中!


QQ用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客服 二十四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