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 简牍能言

 

“长得像世世代代的守护,短得像昨天才遇见你”

——题记

    

    一片竹片能用来做什么?在纸张还没有普及的东汉,王充曾在 《 论衡 · 程材篇 》记载 :“ 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我紧紧盯着照片中被制成简牍的一片片竹片,那上面鲜活的汉字予以它们鲜活的生命,跨越千年的温度就此在方寸间的书法中传递。于是那也不再是一片简简单单的竹片,是面对面的祖先,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简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竹简上的字迹犹如舞动的精灵,诉说着古代的故事,刻划着

岁月的痕迹,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翻开历史沉甸甸的书页,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一统天下的秦,有四方来贺的唐,有清雅隽永的宋,有豪气干云的元,有雍容华贵的明,有一瞬烟花的清如果说汉字是忠实的记录者那么书法便是记录者那身具有时代特色的衣裳为简单黑白两色的文字辅以种种颜色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最终演变为如今的模样——各有所长魅力无穷,这种魅力刚好足以抵御时间洪流的冲刷,把千百年前的美与震撼一一呈现在你我面前。

 

    扬雄有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的繁荣期便是在东汉开始,先不论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崔瑗的《草书势》,单看汉隶方正严谨,气度非凡,已然登峰造极。不过随即草书以饱满的情感横空出世,又有楷书清于隶书声、行书结合楷书和草书。你且看,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虎溪山汉简……陈列在博物馆展柜里的分明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为意与声之迹”。汉字方正汉简规矩它们悄然肩负起书法承上启下的责任一笔一笔剖白心迹把巍巍大汉的精气神留与后人一观风华。

 

    翻阅简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的时代。我也开始想象,制作汉简的工匠是什么样的人,书写汉简的是什么样的人,曾经捧读过汉简的又是什么样的人。可惜这些都已经无从考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代的书法是一代的优秀精神,世世代代的书法则影响世世代代的精神——大到培育民族脊梁、担负兴邦重任;小到刻苦学习、修身立德,这是一个民族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身为一名中学生,身为祖国明天的栋梁,理应坚定文化自信,写工工整整的、“立得住”、经得起推敲的字,志存高远;做工工整整的、自强不息的青少年,砥砺奋进于这个崭新的时代,争取早日为祖国锦绣山河增光添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今我们早已告别古代的封建社会,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书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会在新时代的种种优秀精神浇灌之下,绽放出愈发惊艳的花朵。坐在千年后新时代高中的课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写就一手工工整整、端端正正的好字,做一个勤劳善良、诚实稳重的好人。牢牢握住手中那支承载了千年文化的笔杆,在笔尖的一起一落间,传承书法的精妙绝伦,学习书法家的优秀品质。于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沉心静气,坚定文化自信。人人若此,中华岂能不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也咫尺可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弹指一挥间,几经沧海与桑田。汉简上的书法从不曾被岁月侵蚀,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以坚韧之姿发扬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岁月失语,简牍能言,在历史中架起一座桥,连接昨天与今天,也通往今天与明天。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且为后人留下刻在心头的墨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QQ用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客服 二十四小时在线